評鑑
明明一群資歷動輒10年起跳、個個身懷特技的成衣師就聚在旅行重鎮大稻埕,為何很少人知道可以去那訂做衣服?若問起要去哪買布,也許很多台北人能輕鬆喊出「永樂市場」,但問起有無上過永樂3樓,謎底就紛歧定了。
北北新巢理事長吳濬彥暗示,初踏入永樂3樓,會感覺「每家都一樣」,待久才知此地師傅各有特長,旗袍、西裝、窗簾、cosplay衣飾、時裝、玩偶衣物都有專門店家,只是許多人很難知曉或接觸這些服務,而北北新巢進行為期4個月查詢拜訪後,2017年底於慕哲咖啡進行講座,點出永樂市場困境。
「訂窗簾去IKEA,買衣服去UNIQLO」先生傅們面臨的價值隱形問題
吳濬彥暗示,永樂訪調係2014年反服貿活動以後續。曩昔相關產業公聽會召開時,很多傳統產業代表發現政府沒法提出夠好的數據資料進行政策評估,「受害的產業在哪、水平是什麼、對勞工衝擊影響等評估,我們都不知道」,是以他與火伴入手下手投入產業查詢拜訪。

吳濬彥(右)表示,永樂訪調係2014年反服貿運動以後續。(取自北北新巢臉書)
北北新巢團隊曾赴新北市新莊塭仔圳訪談金屬加工業者,也曾訪談過美容美髮業,隨後吳濬彥又結識永樂商圈成長協會理事長周睿麒,發現永樂市場問題:
「小型生產者在自由貿易中最有可能遭到衝擊,店家說過去尾牙表演有人會去訂製表演服,目前有淘寶,客人寧可去買2件到永樂請他們幫手拼成一件,比在永樂訂表演服還要便宜……淘寶的工具真的很便宜,會不會是未來台灣很嚴重的問題?」

淘寶的工具真的很便宜,會不會是將來台灣很嚴重的問題?(取自北北新巢臉書)
吳濬彥指出,「訂製窗簾,常人可能會想到去IKEA或隆美;年青人買衣服,會去UNIQLO或H&M」,永樂3樓其實很少在選項裡。
永樂成衣師們其實才氣驚人,吳濬彥舉例,像資深成衣師郭貞伶就一手打造了周杰倫出道至今所有演唱服裝,「已超出一般衣服的訂製,她必需去弄五金材料、思慮要怎麼做出盔甲的感受,已是藝術了……」,而歌仔戲、cosplay社群、SD收藏玩偶社群更是口耳相傳此地能訂製極為精緻的衣裝,永樂3樓碰上的,是「價值隱形」的問題。
今非昔比:人們下訂就想立刻收貨、想訂製不知怎麼去、師傅找不到接棒人
永樂的曩昔和現況事實有何分歧、為何陷入「價值隱形」窘境?設計師吳佳欣提出問題,包羅人們消費需求改變、習慣改變、師傅苦無接棒人等。
吳佳欣示意,曩昔永樂是「靠人們口耳相傳帶來訂製需求,師傅能做出他們想要的器材,美感是當時流行的」,人們也願意花時候等待,碰上重要節日或是人生重大時刻如結婚、買新居訂窗簾,都邑問親朋老友要去哪裡做。

訂製窗簾,一般人可能會想到去IKEA或隆美,永樂3樓其實很少在選項裡。(取自北北新巢臉書)
然而現在,人們買衣服、買床單很少想到要去永樂市場,習慣「下訂的器械就要馬上寄到」,即使想要去訂製些什麼,「可能很想做,我光想不知道怎麼去,怕我什麼都不懂被人家罵,也不知道怎麼走」,造成永樂市場的需求被拉走。
此外,永樂3樓也有一些店家墮入後繼無人窘境,對此吳佳欣表示:「之前師徒制在很年輕15、6歲就要進去學,一起頭隨著師傅薪資只有幾千塊,花良多時候在這裡出師開業;以現在糊口習慣,年輕人在台北要做如許一模一樣的事情,是有堅苦的……如今16、7歲的小朋侪怎麼可能拿幾千塊在那裡學,還在大台北租房子?」
訂製不是代工、每家工作室專業不一 「彰顯差別」是主要功課
對於該若何協助永樂成衣師價值被彰顯,吳佳欣認為,該從3大缺口解決,包羅:需求下降、轉達不到位、表裏古今搭不上線等。
從需求面來談,吳佳欣認為起首必須彰顯「訂製」與「代工」的分歧,澄清人們對成衣師的曲解:「這裡很多人都是一做3、40年,商家的聲譽感跟高門坎技術是被肯定的,但常人分不清晰……各人會認為說這東西比得上日本的手工職人,但在台灣的狀態下對照輕易被稱為『代工』,似乎就要很廉價、都做一樣的事情、沒有創意,許多希奇的標籤在上面……」

「訂製」與「代工」的不同,商家的聲譽感跟高門坎技術是被一定的。(取自臺北旅遊網)
另外,目前台灣人日常糊口裡其實也很少想到要訂製,習慣便了,「之前過年要感謝人家,送人家一塊布,你目前送人家布,只會被想你在幹嗎」,因此如何把這些文化「放回來」,把需求喚回來,也是該思慮的問題。
第二個需解決的困境,是「轉達不到位」。吳佳欣透露表現,永樂2樓賣布、3樓開滿工作室,兩個地方性質差別極大,「但人人感覺他們都一樣」,恰是因為在招牌上沒法突顯差異。
而吳濬彥也說,「進去一開始會覺得每家都一樣,2、3坪空間前面一台成衣機,上面招牌都寫『代客加工拷克』」,甚至很多人一進去就迷路了,連3樓能上去都不知。突顯各店家不同價值、把客人帶上3樓,是必需解決的問題。
大稻埕很熱鬧 但訂製需求並未晉升
第三是「表裏古今搭不上線」的問題。吳佳欣指出,雖然大稻埕外頭看起來很熱鬧、旅行有發展起來,但其實比力合適零售業,訂製需求並沒有隨著起來,「你不會因為今天去逛一下,就想說我來訂做衣服吧」,這是必需思慮的問題。

雖然大稻埕外頭看起來很熱鬧、參觀有成長起來,但其實對照適合零售業,訂製需求並沒有隨著起來。(取自臺北旅遊網)
至於先生傅苦無接棒人這點,吳佳欣認為是很難再像以前一樣接收年青學徒了,畢竟進修成衣需要大量時候、也沒法快速獲得回報,她與火伴接頭,認為也許可以斟酌讓想要成長「第二春」的人們來進修:「現在比力有閒是退休的人,若是3、40歲做第二春,可能比以前還要有門徑做起來。」
「用對的軟實力才能強化台灣的樣貌」不只滷肉飯 先生傅手藝亦是台灣之光
永樂商圈成長協會理事長周睿麒表示,曩昔一個行業可以傳承4、5代以上很正常,但現代人一生可換3份以上的工作,大環境的改變不只衝擊做布的,也衝擊很多傳統產業,永樂必將要思考下一步怎麼走:「面前的工作顧好就好,在這行業的人大部份都這麼想,當需求變少今後你要怎麼繼續存在,就要去想到合適大家新的需求……我們之前是不消去找客人,但目前,不克不及只坐在那處等。」
對於永樂裁縫師們的專業價值,周睿麒也仍是有信心,他強調,品牌專業是科技進展難以取代的:「我們在做的是品牌,品牌有從材料起頭有線條、有飾品,這些到目前還沒設施用3D列印給你做出來,在將來也只是一種空想,要完成空想還良久。」

周睿麒(左)有決定信念,品牌專業是科技進展難以取代的。(取自周睿麒臉書)
「過去我們都在打壓我們本身台灣的文化,但現在,用對的軟實力才能強化台灣的樣貌……」吳濬業說,日前經濟部推行「滷肉飯節」被抨擊「中國在大數據,我們還在滷肉飯」,但看看泰國,泰式摒擋被發展成參觀重點、吸引無數搭客朝聖:「我們到底有沒有如許的特質,到底藏在台灣的哪個地方?」

永樂成衣師們的專業價值,是科技進展難以代替的。( 取自北北新巢臉書)
也許藏著這般特質的此中一個地方,就在永樂。儘管永樂並非完全衰敗,仍有死忠顧客與特定需求者會去訂製,但師傅們的精湛技藝仿佛還可以再傳得更廣一點、被更多人知道。北北新巢一群年輕人經歷4個月訪調發掘永樂待改良的問題,而接下來,他們仍會延續進行計畫,讓如許的光芒被更多人看見。
相幹報道
● 花錢就可以接濟百年布業重鎮「永樂市場」嗎?青年整體歷時4個月調查政府盲點
● 謝孟穎概念:當「暴力當局」跨時空打臉,民進黨同樣成為厭惡的大人了!
本文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6%B7%98%E5%AF%B6%E9%80%B2%E6%94%BB%E4%B8%8B%E5%8F%B0%E7%81%A3%E8%81%B7%E好物推薦